第一部分 破坏型创新者的基因

“我想在宇宙间留一点儿响声。-史蒂夫·乔布斯”

提问、观察、交际、实验和联系是创新的五个关键点,其中联系是认知技能,其他的是行为技能。创新是需要驱动力的,不仅仅是享受创新的成果,更要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改变是创新的驱动力,而贝佐斯说犯错看作预料之中的经营成本。没有人是五项全能的,因此找到可以互补的工作伙伴能够实现更高效的创新。

创新的关键技能可以总结为发现技能。而商业或者职业经理人更偏向于训练执行技能。因此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对于公司的增长和未来预期是不同的。不过发现没有那么容易,需要抛开现状偏见、认知陷阱和思维定势等长久以来寄生在我们思维中的阻碍。例如最近一位朋友分享给我一个“心理测试”的题目,只需要12分钟的“箱式测试”。我邀请我的同事和朋友也一起做了一下,大家无一例外的选择了T型的箱体结构展开了复制和粘贴。大家没有发现要求中没有提及必须要按照封闭结构寻找基本单元结构,结果也就很难延伸较大的图案。换一种思路,将原石图像中的横竖作为基本的单元结构会让人复制出耳目一新的图案。

我认为创新最重要的关键点是好奇心,保持好奇心,无论是否是你擅长或已知的事物。让好奇心成为创新的原动力,才能走的更远。


“创造力就是把事物联系起来。-史蒂夫·乔布斯”

我印象特别深刻,14-15年在北京的时候,当年Uber、滴滴和快滴大战的时候,我们都在感慨当你在一个行业内居安思危的时候更应该考虑的是其他行业会不会随时来降维打击。打车+移动互联网=Uber/滴滴;商铺+互联网=淘宝;外卖+菜场=叮咚。这种将新技术和生活场景联系在一起创造出新的生活方式不就是一种创新吗?而联系技能是可以追溯到大自然中,更是一种仿生技能,植物和动物通过将不同的基因组合在一起不断进化和创造出新的特性和品种,即使将两个看上去一样的月季进行杂交也有可能获得特性完全不同的后代。正如1958年莱斯普罗将显微镜和芯片制造联系在一起,发明了光刻工艺实现更小体积的晶体管制造,引领人类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半导体缩小历程。

爱因斯坦认为把尚未联系起来的事物联系起来是组合游戏,并认为这是“建设性思维”的本质特点。我们的经验和文化就像岔路一样,越多的岔路碰撞的概率就越高。雷军在2023的年度个人演讲中提到,人脑的信息存储方式是网状的,因此接收到新的信息会将其与以后的信息进行关联,而积极跨越界限成为了扩大信息网络的关键。累积的知识进行理解、储存和重新分类的经验变得至关重要。而T型人才也更加受到欢迎,对某一领域有专业造诣,又积极地吸收其他不同知识领域的知识。

产生联系实际上没那么容易,专心致志的不断思索,针对某个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可能很少会有想法浮现,相反浴室、散步、开车、度假或者夜深人静的时候营造出一个放松的空间可能会让我们的想法迸发。而哈佛的研究表明一觉醒来脑中形成新联系和新想法的概率会提高33%。

书中提到了5个练习的技能可供参考:生拉硬拽式练习/扮演其他公司的成员/打比方/制造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好奇盒子/SCAMPER

“质疑无可置疑之事。-拉丹·塔塔”

提问能够催生其他发现行为。提问其实一个挖掘的过程,就像福特说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多时候说出的需求不意味着能真正的帮助到需求方。因此很多时候我在遇到需求的时候会更多的关心怎么才能更有效、更高效的帮助到对方。正如诺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说如何得诺奖:先提出一个能得诺奖的科学问题。最重要和艰难的工作从来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问出正确的问题。最危险的情况莫过于虽然答对了,但是一开始问错了。

正确的提问,在于质疑常识,以往的经验在现在可能已经过时,应该找到符合当下科学技术发展的解决方法。在于澄清现状,很多时候不明白问题在哪里是因为没有清楚了解现状,“是什么/为什么要/如果…会怎么样?”等等问题都可以帮助了解现状。书中给出了4个提问的技巧:参与问题风暴/培养提问思维/追踪自己的问答比/记录提出的问题和获得的答案。


“在我们的公司里,观察总是会带来深刻的变化。-斯科特·库克”

观察是寻找任务和完成方式的方法。任务包括功能、社会和情感三方面的需求,也是首要的价值要素。所以书中提出4个观察的技巧:观察客户/观察公司/观察所有能激发想象的事物/调动所有的感官去观察。

这里强调“观察”而不是“观看”。书中没有提到一个行为“洞悉”。看见-观察-洞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首先我们的感官能让我们“看见”,看到了一个行为/闻到一个味道/感受到一种触觉;而后“观察”看到了一个现象,比如蚂蚁的迁徙和下雨有关/晚香玉总是在晚上散发香味/棉麻材质的衣服穿着清爽;最后“洞悉”,蚂蚁能够知道下雨是因为他们的呼吸孔在潮湿的环境中呼吸困难/晚香玉花瓣的气孔在潮湿的情况下会扩大/棉麻纤维在显微镜下呈中空,因此更加舒适人造纤维也可以利用这一个结构来实现更加清爽和排汗的衣物。

因此观看和观察还不够,通过“洞悉”或者“洞察”对观看或感受到的事物进行抽象,再加以联系才能更好的完成创新。这里要谈一下我大学中的一位导师,他让我明白了抽象的概念,从众多的具体事物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从而形成概念。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抽象是晦涩难懂的概念,但是如果看到抽象的来源就没有那么难懂了,抽象只是事物的一部分并非全部,是一个大脑的“压缩”算法。

“仅凭一己之力,没有他人的想法和经验刺激,即便做的再好,也是微不足道,单调无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交际能力是我极差的一个能力了。结识拥有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以此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书中将交际分为了两种,资源型和想法型。这个打开了我的一些眼界,原以为交际或社交都是为了交换资源,而我潜意识一直认为除了生孩子之外其他事儿我都能自己搞定,就不需要社交了。这个想法现在看起来真是可笑。

以发现为动力的社交

以实现为动力的社交

为何交际:想法
了解新的惊人的事物
获得新的观点
在程序中检验想法

为何交际:资源
获得资源
推销自己或公司
推进职业生涯

不同于自己的人
背景和观点十分不同的人

与自己类似的人
资源充足、有权有地位有影响的人

书中提到6个交际技巧:使你的网络多样化/制定一个用餐交际计划/每年至少参加两次论坛/建立一个创意社区/邀请外行人/和专家交互培训。因此充分地与面对真切挑战的现实中的人打成一片比坐在办公桌旁想出来的结果会完全不同,后者过程虽然安逸,但很可能脱离实际。

“我没有失败过,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不管用的方法而已。-托马斯·爱迪生”

实验能力我的理解就是动手能力,不过书中还提到了一种实验思考方式。爱因斯坦通过“动脑”拆解了牛顿的时空理论,最终想出了创新的相对论。这一过程不得不惊叹于爱因斯坦超强的大脑了。7项实验技能:跨界活动/跨界思考/培养新技能/拆解物件/制作原型/定期实验新想法/发现新潮流。

书中给我一点启发,以往拆解的过程大部分我都忽略了记录这一过程。而记录可以帮助拆解者更深入的思考为什么,如果…会怎样,之类的思考。

行动过后的思考才是产生价值的部分,因此我将创新的锻炼分三步走。第一步行为锻炼,第二步思维锻炼,第三步成就锻炼。我想行为锻炼主要是为了克服长久以来没有执行的动作,用我来距离,社交活动极少还喜欢种花和钓鱼,这就是一个需要逼着自己产生行为的一步;第二步当收集和发现的东西足够多的时候就需要思考如果让他们产生联系;第三步已经惊奇的发现了联系产生的创新是需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是不是有效了。

第二部分 破坏型组织和团队的基因

这部分没有仔细阅读,大体是针对管理者和创业者如何营造一个创新性企业或公司而写的。我想我现在看了可能也不会产生很多的感想和与实践结合的机会,所以就搁置了吧。

第三部分我的行动与思考

书中关于创新者如何寻找联系的地方让我深刻的思考了我之前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我最近发现我的记忆里越来越差,一个月前学习的知识变得无法想起。更别提一个几年前接受到的新讯息和新鲜事儿了。之前寻找博客主题的时候看了很多人的个人网站,一个叫产品沉思录的网站引起了我的注意,里面很多之前不曾关注的内容。还有一个笔记软件flomo还有卡片式笔记的介绍,当时不以为然,备忘录么?在chip war这本书中看到了《创新者的困境》这本书,因此决定阅读。三本书中我首选选择了《创新者的基因》这本书可能对我来的更实际,书中提到了收集的方法,卡片笔记法。我马上联想到了flomo,因此下载试用,这个软件能让我将零散的想法收集起来。非常棒!软件界面,而且基于标签的连接方式不想传统笔记一样只能依赖于树状结构,更加适合创新实践。

至于社交这一行为的锻炼,我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思考一下如何展开行动。